民族要復興,鄉村必振興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全面推進鄉村振興,要立足特色資源,堅持科技興農,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、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,貫通產加銷,融合農文旅,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,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。
近年來,我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,以改革創新的思路,激發農村各類要素的潛能和各類主體的活力,不斷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新動能。
農文旅融合,要守住“綠”的發展底色。10月6日,記者在蟒蛇河水上文化生態廊道看到,蟒蛇河水面波光粼粼、水體清澈,兩岸草木豐茂,風景宜人,往來游客或悠然漫步,或暢快奔跑,不時有自行車隊破風而來,很快又消失在彎道的盡頭……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畫卷在蟒蛇河畔徐徐鋪開。
“我們是沿著蟒蛇河一路玩過來的,沿途的每一個村鎮都有自己的特色,我們吃了大閘蟹,摘了葡萄,還看了話劇,特別有意思,風景也很好。”游客陳先生對記者說。
蟒蛇河水上文化生態廊道,是我區依托蟒蛇河生態、地理優勢規劃打造的一條生態旅游公路,不僅構建了水、路、田、林融合的綠色生態網絡,還將大縱湖、燕子閣、三胡故里等旅游景點及沿途田園風光、傳統村落串珠成鏈、路景交融,成為集水利安全生態修復、休閑健身鄉村旅游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文化旅游新名片。
此外,蟒蛇河的“出圈”還離不開鹽都本身農業產業的興旺。我區厚植新質生產力厚土,按照“三化五強五有”標準,高質量建設“六大園區”,精準實施“一園一策”,精心培育草莓、花卉、大閘蟹、種業等優勢特色產業,草莓、葡萄面積均超萬畝,大閘蟹養殖面積超20萬畝,讓優質農產品搭上文旅的發展快車,將“土特產”轉化為鄉村振興的“金招牌”。
目前,蟒蛇河水上文化生態廊道規劃24個各具主題特色的服務驛站、2個露營基地、8個露營推薦點、12個特色采摘農業園,年接待市民游客5萬人次以上,帶動了河道沿線21個村莊、300多戶群眾直接參與生態廊道的管理和旅游運營,將自然生態、文化資源轉化為鄉村旅游產品,實現特色化、品質化、效益化的農文旅融合發展。
農文旅融合,要堅持“新”的項目打造。數字技術快速發展,催生了一大批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,也為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帶來新的動力與活力。位于學富鎮的草房子景區充分發揮其“江蘇省科普教育基地”的優勢,以文學為基,引入數字化技術,搭建起戲劇、生態、科普、農旅、素拓等多個研學體系,為不同年齡段的游客提供豐富多彩的研學課程體驗。
草房子景區內的淘樂堡和文學館,以沉浸式造景手法,融入聲音互動、道具互動等技術,讓童心與科技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;交通安全宣傳展館采用多媒體交互技術,通過VR虛擬駕駛、模擬飛行和AI智能小車,讓參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不同交通場景下的安全問題,呈現出一個寓教于樂的歡樂世界。
今年夏天,草房子景區開展了“文學仲夏夜”活動,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研學團超60個,游客接待量近7萬人次,較去年同期增長85%,讓人們看到了農文旅融合給經濟帶來的無限可能。
以農為本、以旅為脈,守住鄉土氣息,發展美麗經濟,是鹽都解鎖鄉村振興的“財富密碼”。接下來,我區還將從“鄉產”“鄉游”“鄉食”“鄉宿”四個方面入手,深化農產品加工,促進休閑農業的功能拓展,弘揚鄉愁美食,加快人居環境整治,打造可帶走的產品、可體驗的項目、可享受的美食、可居住的民宿,進一步提升休閑農業品質內涵,促進農旅深度融合,實現農業強、農村美、農民富,吸引更多游客走進來、留下來、還想來。
下一篇:返回列表